您的位置:
岁月—— 一位老员工眼中潍焦集团的涅槃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潍焦集团 杨建杰


在岁月的梦园中,时间静静流淌,植满温馨的故事,随着年轮的增长,留下的终归是那些不经意的片段与特别的温暖瞬间。

弱     冠

弱冠寻方数岁华,玲珑万玉嫭交加。难忘细雨红泥寺,湿透春裘倚此花。

19878月,朱刘店两座70型焦炉东西排序,正常生产,厂区东侧南北走向的柏油马路,依旧在明亮的阳光下泛着灼热的白光。道路东侧的昌乐化肥厂砖红色的厂房中发出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焦化厂的生产大门朝向南方,正对着生活区的北大门,天高云淡的气氛笼罩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干部职工关系融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体现在每个人幸福满足的笑脸上。

18岁的我从青州高中毕业进入昌乐化肥厂从事临时工的工作,与干部的农村家属一起制作蜂窝煤,体验着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快乐与艰辛,每天可以挣到工资2.5元钱,大修的时候跟随吊车搬运垫木,挂起重绳钩,给设备刷漆的时候我崭新的一套学生服也被弄得五颜六色。

焦化厂每年年底进行招工,当时的党办主任吕传抗负责,他和蔼可亲的对待我们每个风华正茂的新职工,我作为80名新职工的一员,成为动力车间的一名电工。进入生产区大门向西拐,有一座新建的澡堂,澡堂的对面就是我们那个蓝色的大车间,车间西侧是车工,东侧是钳工,北侧对面是一排平房,有车间办公室和电工值班室,电工班长是刘增和师傅,我们学徒工拿着每月31元的工资,拿着崭新的工具,跟着师傅去修电机,学自动化,我们争前恐后的干活,唯恐不能学习到师傅的经验和手艺,那时候对师傅的崇敬是发自内心的,那时的我们,有2角钱一袋的五香瓜子,有8角钱一瓶的桔子罐头,还有那蓝色的帆布工作服与绿色的绝缘鞋,靓丽的青春之花在焦化厂和谐的天地中尽情绽放。

焦化厂在学习方面为职工建立了夜校,在那座三层办公楼东面单独增加的四层大教室中,专门请老师对有需求的职工进行文化课的教授,每天晚上的有志年轻职工都会去上语文、数学课,从中走出了很多考上电大的职工,带着工资去上学,我的同事冀兰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他们努力学习的带领下,我报考了全国自学考试,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科毕业证书,总计花费172元,随即又拿到了本科文凭。

拿到文凭就是证明自己的一个体现,并没有太多的功利目的,因为干部职工的收入基本相当,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全国自学考试由于含金量高,费用低,干部职工都在参与,备煤车间主任刘广社、基建科长刘海、配电工孙伟玲、化验员陈英等数十人都拿到了大专文凭,他们拼搏努力的精神与状态,虽然现在已经退休离开了焦化厂,但是成为了让人想起就倍感鼓舞与正能量的人。

焦化厂在生活方面配备行政科,看似管理的部门,实际就是保障职工的后勤部门,餐厅、澡堂、厨师等都属于行政科管理,那时的岗位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领导干部的家属也在生产一线与我们同甘共苦,但是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焦化厂党委书记尹兴武就像一个家长,和蔼的指导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方向。

1988年刚刚建设完成的大餐厅,窗明几亮,每月新职工有30斤的粮票定量供应,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到免费的医务室,万守超医生在给予治疗的时候还亲切的帮助解决心理的疑惑。

作为市级化工局的直属单位,只要双职工拿到结婚证,马上可以分到一套免费的房子,还配套免费的煤气、暖气、热水、凉水、电供应,因此焦化厂的男女职工都不愿意去外单位找对象,都是互相组成一个家庭,这样更增加了焦化厂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家的属性更加明显,在友爱温馨的氛围下,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传承了焦化厂良好的精神与文化修养。

焦化厂只有70型焦炉2座,规模比较小,即使在环保并不十分重视的前提下,蓝天白云依旧随时可见,只有冬天刮北风时,才偶尔闻到焦油的味道。

计划经济年代,对定员定岗、人均劳效没有特殊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人在遵守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都相对轻松的履职自己的工作,很多农村职工完成上班任务后可以回到家里继续种地、忙农活。

整个胶东半岛只有朱刘店焦化厂生产焦炭,原料煤炭与产品焦炭属于国家调拨,虽然固定资产只有422万元,沐浴着计划经济的阳光,背靠县团级企业的优势背景,躺在政策性亏损的温床上,过着安逸舒适的日子。

在大家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的时候,党的十一大召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1994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于是,那时只需将国家调拨过来的计划煤炭生产成焦炭、坐等用户抢购的焦化厂,原先的那种欢快,便泡沫般的随着市场的潮起潮落而沉浮不定,1995年的春节,焦化厂的原料煤仅够几天使用,生产难以为继,虽然有煤气外供潍坊市区居民保障民生作为救命稻草,但是到1996年下半年的时候,再也无力支撑下去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998年,是焦化厂充满激情的一年,夏云国董事长实施“倒退硬逼”战略,以“三个力量”做保证,以“永不满足、干则必成”的企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实现了本质意义上的扭亏为盈,为改革开放20周年献上了一份为国、为家、为职工的一份礼物。

在这10年间,我稳固的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生活给我提供帮助的工会副主席夏雁来、指导我思想进步的办公室主任张聿成、加班加点挑灯学习的备煤车间主任王读升,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指引着我由弱冠之年向而立之年的进发,也激励着我热爱自己赖以生存的焦化厂的信念得到巩固。

而     立

而立之年不啻过,十分减尽少年豪。勤向溪山供日课,剩栽花木足年劳。

古人的而立之年已经下坡趋势,但是焦化人的而立之年却是最好的年纪。

潍坊朱刘店焦化厂从建厂时的开滦窑、70型焦炉、66型焦炉,经过30年的发展,1999年拥有了5.5米焦炉,我也拥有了12年的工龄,进入而立之年,12年间,见证了焦化厂与海化集团以及昌乐化肥厂的合并变迁,见证了焦化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而立之年的时代,依旧是拼搏奉献的时代,依旧是团结协作的时代,生产技术处处长于江东、牟永刚师傅以身作则,继续引导我的人生航向,收获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红利,满足了那个时代精神与物质层面的需求。

企业的发展,给潍焦的职工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郭凤明、郝淑艳作为普通职工,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从生产一线调入管理部门,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企业惜才、用才的样板,我的感觉就是:只要你是金子,经过发掘,真的可以在潍焦的舞台上闪光,没有谁刻意的去要求升官,也没有谁刻意的去寻求加薪,潍焦的文化就是“企业是职工的命根子、职工是企业的台柱子”。大家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干部职工“鱼水情深”,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潍焦这个大家庭建设好、维护好,时代搭建平台,平台成为每个人成长的舞台。

20033月,我从生产技术处调入炼铁厂,筹建24m2烧结系统,从化工跨界到冶金,确实对于所有参建人员都是一个挑战,“炼铁先炼人”,面对一窍不通的烧结工艺,面对从各个单位抽调的128名职工,带领38名职工去青州铁厂学习烧结技术,3月初的天气依旧寒气逼人,大家住在一座年久失修、废弃不用的四层职工宿舍中,用塑料布把窗户一遮,打开自己随身带的一床褥子、一床被子就住了下来,当天晚上天空就飘起了雪花,第二天早晨点名,17名职工感冒,在进入铁厂的中控室学习时,面对红红绿绿、不停闪烁的信号灯和按钮时,从地磅抽调过来学习操作控制的王玲与周玲抱在一起哭了起来。周兴华总经理冒雪到操作现场看望学习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历时一个月,带着学会的技术与知识,516日烧结系统点火成功,为高炉的生产提供了合格原料。

大步向前跑,经常回头看,炼铁厂提出“以安全促稳产、以稳产促高产、以高产促高效、以高效促发展”的管理思路,旧貌换新颜,直到20093月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炼铁厂完成使命,光荣退役。

200583日,山东潍焦集团在日本与JFE化工株式会社签订共同筹建《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合约,拉开了向煤化工战略转移的序幕,1012900,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10:18分,规模盛大的煤焦油深加工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作为工艺技术组的一员,20064月与保全组、化验组的8名同事到日本进行了22天的技术研修,学习人员全身心的在日方技术人员的讲解中,面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世界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白天听老师讲课,逐项对照现场工艺,晚上根据学习到的重点互相沟通交流,做好笔记。

回到岗位后,将所学的技术分享传授给职工,20016108日,蒸馏装置开工运行。

而立之年有幸参与了与世界500强牵手的煤化工建设项目,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在潍焦的发展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日合资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对于整个行业可以借鉴的曲折事项。20075月的煤焦油中间商违法掺水案件,直接损失200万元; 2008年的氯离子污染焦油事故,直接损失1000万元,折射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需要的是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干部职工。

在煤焦油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前提下,2009年开始致力于两个市场的开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客户需求控制产品质量,将优质的CB油产品推荐给炭黑企业,炭黑企业使用的煤焦油原料置换给JFE作为蒸馏原料,倒退硬逼、责任管理,月度计划会议制定效益指标,月度汇报会议分析原因,并不是走形式,读数字,而是根据企业效益目标分析市场,精细、精准、实事求是下压任务,先定指标再定人,最终考核结果,生产系统、经营系统都完成任务目标,连续两年利润达到9000万元以上。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35t/h硫化床锅炉设计初衷就是使用低热值煤炭作为燃料,但是开工伊始必须使用6500大卡以上的煤炭作为原料,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通过思想创新,直接移植青州热电厂同样炉型的原料煤,每年节约成本500万元。思想创新工作在此期间尤为重要。

风逐岁月逝尘烟,心忆如寄锁情怀。人生总要有遗憾,花开花落间,经过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只为变得更好的自己。

不     惑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日子静悄悄的流过,岁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在不惑之年到来的时候,继续见证着潍焦的发展与JFE的稳定。

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原则下,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高瞻远瞩指导下,继续潍焦集团南迁的战略布局,2013615日成立了枣庄杰富意50万吨/年煤焦油装置的项目建设指挥部。

根据项目进展抽调的财务、安全、技术、土建人员逐步到位,在薛城邹坞甘霖这座废弃的矿山上挥洒着汗水。

那时的项目建设现场,一个月有一大半的时间看不见太阳,天空中飘满了灰蒙蒙的雾霾,下雨的时候,双脚陷入泥地,拔出来都非常困难,建设者早晨6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每天工作13小时,持续一年的时间。

夜间值班人员在简陋的工棚中,三个凳子一拼就是一张床,睡不开的时候就在简易板房的办公桌上休息。条件好一点的时候搬到刚刚建成的仓库夜间休息,半夜下雨从屋顶漏下的雨水淋湿了床头的被子与枕头,惊醒后赶快将木板床调整一个方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面对这样的环境,所有援建人员团结协作,互相照顾,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同样是不惑之年的援建人员刘良刚,承担安全管理工作,80多岁的老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只有老母亲独自一人照顾,有时候他的父亲由于病痛从床上滚到地下,同样年迈的母亲连扶上床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出门喊邻居帮忙,一起把老父亲抬上床去。即使这样的家庭状况,他以工作为重,持续奋战在项目建设现场,在每月只有2天休息时间的境况下,凌晨3点来回奔波,回家尽作为儿子的孝心。

现在看见巍峨的运营中心大楼,漂亮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舒适安逸的住房与公寓,心中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知天命之年的牟灵印老师傅,是一个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知识的设备技术能手,是潍坊市劳动模范,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一个积极向上的老潍焦人的优秀品质,对于枣庄杰富意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父亲去世时,正在现场紧张工作,得知消息后,50多岁的他躲在楼梯口失声呜咽。

维修工张福忠,不善言辞,任劳任怨,昌乐的家中也是父母独居,一天半夜老母亲起床上夜,脑栓倒在门前,幸亏被父亲及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但是需要一年的康复治疗期,他仅仅回家在医院中陪伴母亲病情稍微好转,把父母托付给自己没有工作的姐姐,就回到了700里外的枣庄工作岗位,精神饱满的在白天完成属于自己的维修职责,晚上独自一人的心酸没有经历过的人真的不会有体会。

因此,项目建设时期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潍焦生产、建设队伍,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体现,并感染着新招收的员工,一直持续到现在。

不惑之年的阶段,依旧是潍焦集团给予每个热爱潍焦、有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员工提供了学习提升素质的平台。2013年春天,集团公司联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为期一年半的MBA学习,不惑之年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学员,有幸领略大学讲师的风采,系统学习了《宏观经济管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等10门课程,张晓峰老师的《管理学》授课旁征博引,借古喻今,听课学员无不为他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所折服,同时也各取所需,学到了各方面的管理知识。拿到烫着金字的蓝色《结业证书》时,潍焦给于我们的学习红利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此后只要能够拿到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证书,潍焦集团都会报销学费,企业对于学习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这个时间阶段,薛城化工园区正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与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良玉高屋建瓴,聘请北大纵横公司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与班长进行针对性的业务能力培训,一大批没有进过系统学习与大学洗礼的干部职工,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并运用到了各自的工作领域中。

我没有感受过大学校园的氛围,每次有机会到达一个城市,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大学,弥补自己的遗憾。感受最深的就是初夏去复旦大学的情景。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绿树、红楼、鸟语、花香,夏日初长,万物并秀,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晚上10点继续探访这所高等学府,进入教学楼和办公楼,每个角落的休息椅上坐满了埋头读书的学生,仿佛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梦想自己成为的样子,深深的羡慕和佩服萦绕心田。

不惑之年是潍焦集团成立40年的时间阶段,下乡知识青年、大学毕业生、政府干部、退役军人、社会青年、老职工子女,随着岁月流迁,已经传接到第三代,当时托儿所郇述红园长培养的职工子女都学有所成。外招的大学生在集团公司的招贤引才政策下,参与潍焦的建设,山东大学毕业的李成龙,在技术研发方面显现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势,在振兴炭材公司研究开发针状焦的过程中,以清晰的思路,细致的态度,为潍焦的人才梯队建设增加了一抹亮色。

潍焦集团领导冰心玉壶,对于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给于补助,对家庭困难职工进行救济,看到青春阳光的莘莘学子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感,看见生活遇到困难的职工心中洋溢的感激之情,我也被深深的自豪,被深深的感动,在不再迷惑的年纪被潍焦的底蕴触动了内心的真情。

202257日集团视频生产经营会议,董事长刘良玉再次强调高端人才引进,年轻干部提拔思路,为现在的年轻管理与技术人员庆幸,潍焦集团欣欣向荣的发展平台,为每个有理想、有准备的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知天命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些须做得功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知天命的年龄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到来了,自2013年援建薛城,已经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在枣庄度过了9年的春夏秋冬,成为2021年潍焦50年发展历程中、我的36年职业生涯中不能忘怀的时间经历。

我对潍焦深怀感情,满怀感激,不只是对潍焦各个发展阶段的正直、善良、奋进并对企业有贡献的人有深深的感情,也对潍焦曲折发展、敢为人先、在风口浪尖拼搏的企业精神充满了衷心的敬佩。

20198月,青州与寿光再次遭受洪涝灾害,潍焦集团积极参与救灾扶助的社会责任,给我们留下了潍焦的人文印记。在这样集体与个人的工作、生活互动中,潍焦的多数干部职工耳融目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市场颠簸的风浪中稳定前行。

杰富意公司作为煤化工转型的代表,培养了许多生产技术人才,振兴炭材、振兴能源、薛城能源、振兴新材料、中科绿碳都有他们的身影,繁星点点,散布在集团的各个分公司,播撒着各自工作优势方面的光芒。

时至今日,采购员马建文,在潍坊、枣庄工作来回奔波的同时,随身携带理发工具,利用工余时间义务为职工服务,已经持续2年的时间,大家纷纷赞扬他的友爱精神,其实他也是焦二代,传承了父辈的潍焦大家庭的理念,俯下身子为潍焦职工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枣庄杰富意20136月筹建,20149月投产,援建人员收获了增长的年龄和阅历,新招工的人员收获了经验与知识,集团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后备人才,初、中、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能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技术员、高级工等职称持有者占比达到36%以上,通过他们的努力,看见了潍焦的未来。

地磅班的“五朵金花”,面对每天3000t原料与产品的进出货数量,严格计量,热情服务,地磅误差控制在0.05%,保证工作的客观公正。

化验班的“巾帼红旗岗”,严格质量把关,通过细致认真的分析数据,与保卫、收发货等部门一起,将不合格焦油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

制造车间主任孙益香,父辈在八十年代末期就为焦化厂服务,他传承了务实、正直的工作作风,2021年带领职工突破了煤焦油加工50万吨/年的新目标。

管理部门进行国家优惠政策的申请,通过思想创新、技术创新,计划2022年取得500万元以上的效益,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潍焦的精准严细实,即将迎来生产系统的丰硕果实。

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正能量的代表,传承着潍焦的包容,体现着潍焦的良知。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022年孟夏的薛城园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第二个精细化工园区的建设紧锣密鼓的推进,潍坊与枣庄干部职工的融合度稳固加强,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613日下午,集团董事长刘良玉到枣庄杰富意公司调研指导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建立高效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做到“快、细、实”,不断提高决策执行力;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认真梳理工作中短板和差距,制定好改进措施 ,全面实行“倒推硬逼”“对标管理”等办法;三是要提高经营决策能力。要密切结合市场形势变化,保持好合理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要加大沥青扩产项目技改推进力度,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创新,及时做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五是要准确把握形势,提高精准预判能力。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协作配合,通过准确把握、积极争取国家惠企政策,采取降本增效等有力措施,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董事长刘良玉充满期待的询问在座的人员有没有信心完成年度利润目标,潍焦人的信心一直有,关键在于抓落实,“敢为人先、干则必成”的潍焦精神就是每个潍焦干部职工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企业的信心承诺与坚定回答。

78日集团召开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动员大会,董事长刘良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要求准确把握产业方向,客观匹配自身能力,企业发展稳中求进,为潍焦集团绘就了蓝图。

720日,薛城园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作为援建薛城9年的潍焦老职工,接到办公室领导亲自送来的《邀请函》,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就在这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依然是幸福感动,看见那些已经退休和离开薛城园区的老领导、旧同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沧桑感弥漫了整个心灵。

浩瀚的夜空依旧繁星闪烁,潍焦的发展继续稳步前行。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知天命之年的自己,回首陪伴潍焦半生的心路历程,为自己曾经参与潍焦集团潍坊基地与枣庄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而深深温暖,也为曾经拼搏的自己的最好年华逐渐远去而些许的遗憾。

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

在历史的车轮中期待看见潍焦集团的持续华丽,在时光的风霜中习惯岁月变迁的自己。

仲夏的风物正悄然远去,季夏的片羽已尽情张扬。


 

 2022710